亚美体育中国互联网:把一条不容易的路一直走

  亚美体育中国互联网:把一条不容易的路一直走到海外去在2018年与清华经管学院的交流里,张一鸣说,希望字节“用三年实现全球化”,当时的他对字节也有一个非常清晰的目标——成为全球最大的信息创作与分发平台。

  用户数和用户使用时长是衡量一个互联网平台「大小」的重要尺度。而到今年一季度时,据国外研究机构的统计,字节旗下的TikTok,不仅在用户数上快速追赶海外巨头,更是在每月用户平均使用时长已经实现了超越。

  TikTok成为一种潮流,字节在全球跳动的背后,是中国互联网企业们的世代变迁。Copy to China 是上一代的叙事,Born to Global才是更重要的正在进行时。

  出海,是互联网行业如今的关键词。但对于不同基因、不同商业模式的中国互联网企业来说,出海的道路有不同的方,也有各自的艰辛与机遇。

  和谐汇一对比了国内外市场的情况,并梳理了中国互联网行业的几种主要商业模式,对互联网出海提供了自己的分析视角。

  Tiktok横扫全球,让Facebook感受到了竞争压力;PUBG M和原神征服了胃口挑剔的欧美玩家;Shein和拼多多在尝试用低价模式打破亚马逊的统治。

  在国内流量红利见顶的情况下,出海成为了中国互联网最为可见的第二曲线。但市场仍然存在一些疑惑:出海市场的增量究竟有多大?各家公司的现状和竞争力如何?

  出海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,海外市场广阔,可以分为不同的区域市场,包括美国、欧洲、东南亚、拉美和日韩等。各区域市场发展的阶段不同,市场规模也有很大差异。

  论关注度,以东南亚为代表的新兴市场是这些年的热门话题。但要论质量,美国市场仍然是最优质的市场,能否拿下美国市场或是大型互联网公司出海增量多少的关键。

  毕竟,中美是全球互联网最大的两个市场,要在中国市场的高基数上做出可观的增量,小的区域市场能贡献的终究有限,必须要拿下另一个大市场——美国。

  电商市场是代表一个地区互联网消费水平很典型的例子。中国的B2C电商规模遥遥领先,全球前四大电商平台中有3个是基本只在中国地区开展服务的公司:阿里巴巴、京东、拼多多。阿里的GMV体量达到7.5万亿人民币,是全球化电商平台亚马逊的2倍多。

  因此,对阿里、腾讯这种体量的公司,在中国这样的大市场已经有很高的市占率,要靠出海做出增量,则势必要拿下美国市场。

  居民较高的消费水平带来线上经济的高ARPU。Facebook北美地区的ARPU是整体的近五倍,并持续增长,这也是美国市场优质的一个重要表现。

  另外,北美市场相关的基础设施比较完善,人们对互联网的接受程度也较高,出海参与者教育市场的成本较低。美国智能手机的使用人数为全球第三,仅此于人口大国中国和印度,线上经济占GDP的比重也位居世界前列。

  但这并不代表北美没有下沉市场的潜力,北美人种构成复杂,社会阶级多元化。射击游戏“Free Fire”在北美的收入曾一度超过腾讯的“PUBG M”,正是因为北美还有很多网民在使用相对低端的智能机。因此低价电商在北美也有值得挖掘的空间。

  因此,近十年来,这些公司北美收入占比大多稳定在40-50%,欧洲占比25-30%,剩下的大部分是亚太地区。

  利润中北美地区的占比会更高。国际业务盈利难是个明显的问题,即便是Amazon的国际零售业务一直不怎么赚钱。

  经历了繁荣的移动时代,世界逐渐认可了中国互联网公司的全球竞争力。扎克伯格和埃隆·马斯克都曾公开表示要向微信学习。

  中国互联网公司已经证明了自己在商业模式创新上的天分,快速迭代的敏捷性和强大的执行力,这都使我们对出海有更强的信心。

  不同的赛道竞争环境有所差异,目前看来,中国公司在短视频和手游上跑得更快,电商赛道的竞争则更加激烈。

  尽管Tiktok有13亿活跃用户数,和FB的36亿还是有很大差距。其快速增长的时长和对年轻用户的吸引力,还是展现出强大的动能。

  Facebook、Twitter、Snapchat纷纷在业绩会上表示受到了Tiktok的竞争影响,美国政府的出手也证明了其社会影响力。

  Tiktok在变现上的速度还没有国内那么快。尽管字节在国内可以说是广告算法的老大,但Facebook和Google积累多年的算法和销售体系一时还是难以赶上。用户群体的低龄化也使TT的广告价值不如两位老大哥。目前TT对广告主来说还不是一个主要的投放渠道。

  Tiktok也为一些出海产业链上的公司带来了流量红利,例如做广告投放、直播运营的服务商等,期待着在这场掘金盛宴中卖一卖铲子。

  依靠着Free to Play的商业模式创新和日趋成熟的工业化研发体系,中国手游的研发实力可以称得上世界第一。

  国内手游公司也是出海市场的老玩家,是最早尝到甜头的一批人。早些年成功的多是在北美市场做SLG的厂商。

  近些年,中国手游在射击和二次元等领域发展迅速,依靠着这些当地玩家喜欢的主流品类,终于在日韩和北美市场取得了亮眼的成绩。

  当下很多游戏公司都把出海作为战略重点,除了国内市场增长放缓外,国内版号的收紧以及政策对出海的鼓励也是重要的原因。

  腾讯、网易都喊出了未来国内:海外实现1:1的目标,采取的策略也有些相似,都是和海外大厂IP合作,开发PC或主机游戏的手游版本,从立项起就有全球化发行的野心。

  具体来看,腾讯青睐主机大厂,包括动视、索尼、任天堂等,拿了很多主机端射击游戏的IP。网易则和暴雪合作紧密,发挥自己在RPG游戏上的特长。

  不过,由于国内公司一般拿不到海外发行的主控权,还要做IP版权的分成,出海业务的利润率比国内相对更低。

  电商出海这条路看起来比娱乐出海更加艰难。不是简单的复制商业模式,面临着各地区差异化更强的基础设施环境,具有更强的本地化属性。

  阿里收购的Lazada和创始人同为华裔的Shopee在东南亚市场激烈竞争,亚美体育Shein和拼多多则瞄准美国市场。Tiktok也在尝试直播电商,首先在印尼和英国试水。

  然而,海外的物流、支付体系,和国内还是有很大的差异。北美地区亚马逊自建物流体系,投入巨大,比第三方物流快速低价,是很高的壁垒。东南亚地区的基础设施没那么成熟,一些地区持卡数都并不高,别说移动支付了,货到付款的“古早”模式都还可以经常见到。

  近年来,国内电商平台出海的意愿增加。阿里把原本驻守淘系大本营的蒋凡派去海外电商业务,拼多多也在今年高调宣布推出低价电商Temu,并附带新百亿补贴计划。

  但从增量上看,国内电商平台出海的难题还是中国电商市场太发达,阿里8万亿、拼多多3万亿的国内盘子,要在这上面做出可观的增量,任重而道远。

  同时,电商出海的盈利也是个问题。阿里的海外业务一直处于投入状态。对于拼多多的Temu,市场在期待其第二曲线的同时,也有对拖累盈利的隐忧。

  当下来看,出海是中国互联网最为可见的第二曲线。这不是一条容易的路,但天地广阔,存在无限可能。

  需要克服的困难除了市场化竞争,还有去全球化的困境。类似Tiktok这种社交媒体受到当地政府的关注更多,游戏、电商等不涉及导向的垂直领域,目前看风险相对可控。

  我们期待,中国互联网能带领我们的文化、我们的勤劳和智慧走出国门,走向世界,成为中国名片的一部分。这也是新的叙事语境下,他们需要承担的新使命。

  远川:在面对国内外政策、汇率、资金、本地雇佣环境等多方面的问题里,互联网企业出海最大的3个阻力是什么?

  赵君妍:最主要的是海外政策,这个更接近于不可抗力,例如印度对中国app的下架。在海外如何合规的做生意是首先要考虑的问题。其次是流量红利不再,在海外获取新用户的成本提高,如何后来居上抢夺既得利益者的份额,是比较大的挑战。最后就是外部环境的多变性,包括汇率、运价等,需要公司实时做出恰当的应对,这个是需要经验的。

  赵君妍:由于美国公司的全球化发展已经很长,剩下出海竞争没那么激烈的地方,一般都是难啃的骨头,或是基础设施不够完善,或是有政府准入门槛,或是居民消费水平没那么高。存在一些成长性相对强的新兴市场,比如东南亚等,但竞争也相对激烈。

  例如传统零售体系十分发达的美国和日本,电商的渗透率可能就不会有国内这么高。美国的信用卡使用非常成熟的情况下,移动支付体系也就不会像中国这么发达。反过来说,美国的云计算和saas市场蓬勃发展,国内由于企业it支出的习惯和政策环境的不同,相关市场的规模、格局、发展速度都会有所不同。

  远川:中国的中心化电商平台数量更多、总体集中度也更高,美国中心化电商只有亚马逊一家;电商出海美国,独立站是不是更佳选项?

  赵君妍:美国的电商形态更加多元化,中心化平台包括Amazon,ebay, wish等综合型电商平台,线下业态的电商如walmart,亚美体育以及Wayfair,Homedepot等垂直电商平台。独立站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被出海商家选择,它有利于树立自己的品牌,跳过平台以拿到更多的利润率。但它并不适合所有商家,更适合毛利比较高的非标类产品,最好具备:高价、关联性强、复购高的特点。否则,利润会被高昂的买量费用吃掉。

  远川:总结来看,中国互联网公司出海的优势一是供应链,亚美体育二是流量打法,但是目前这两个优势都受到了挑战,之后中国公司出海的优势应该去哪里寻找?

  赵君妍:在一些领域,例如游戏,我们已经拥有了全球领先的工业化制作能力,能靠优秀的产品获得份额。另外,中国公司的迭代速度非常快,打仗能力是很强的。这其实是一个很大的竞争优势,它得益于我们大量勤奋而优秀的互联网人才。很多欧美公司的文化是相对松弛的,响应速度没有那么快。

  上海和谐汇一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20年6月19日,由国内价值投资的领军人物林鹏先生发起创立,创始核心团队来自国内一流投资机构,拥有平均20年从业经历,对资本市场有着深刻认知,长期看多中国市场,对中国经济的强大韧性充满信心。

  和谐汇一将通过发挥专业的资产管理能力,陪伴优质企业的成长,见证伟大公司的诞生,让投资变成一件影响行业、造福社会的事情,致力于让更多持有人因价值投资享受美好生活。

  风险提示:本内容仅代表原创号或原作者的分析、推测与判断,登载于此仅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。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,和谐汇一不作任何明确或隐含的声明或保证,且不承担信息传递的任何直接或间接责任。相关信息仅供参考,不构成广告、销售要约,或交易任何证券、基金或投资产品的建议。本内容中引用的任何实体、品牌、商品等不代表和谐汇一的投资实例。